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宋杨家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北宋时期有一个将门世家十分出名,他们的忠勇故事从京剧到说书先生口中无不存在。他们的名字大家也不陌生,那就是杨家将。听过他们名号的人都知道杨家将对当时的宋朝忠心耿耿,深受当时老百姓的爱戴,大家都认为他们是忠心勇武的化身。在每一次辽国入侵的时候,他们都会挺身而出,击退辽兵,保得一方平安。那为什么在金人灭宋的时候,他们却视而不理呢?
杨家将对抗辽国为报知遇之恩
杨家将作为宋朝的一个名门,他们曾经为宋朝的抗辽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又有几个人知道杨家将的创始人杨令公杨业一开始不是宋朝人,一开始的杨业是北汉的将军,他当年据说是因为不满北汉君臣向辽国卑躬屈膝,这才转头投靠了宋朝,当时宋朝是宋太宗赵光义做皇帝,就任命他为雁门关大将。
一开始赵光义对杨业是比较警惕的,因为他的哥哥赵匡胤好几次北伐都是败在这个杨业和辽国的联军上面,赵光义一反面欣赏杨业的统帅才能,一方面又害怕他是北汉的奸细,过于重用落得个得不偿失的下场。所以他决定先在雁门关试探杨业一段时间,这就是和我们现在员工上任的试用期是一样的道理。而杨业出名的一战也就是在雁门关和辽国北汉的一战。
雁门关一战是发生在北宋建立之后的第二十年,那个时候的北宋刚刚经历了高梁河惨败,整个国内对战争都是一副厌战情绪,而辽国则是抓住机会以十万大军准备从雁门关长驱直入,直取宋朝,但这个时候雁门关守将杨业十分大胆,他趁着辽国主力和潘美(也就是戏剧之中的潘仁美)率领的宋军主力厮杀的时候,带着数百骑兵绕到辽国大军后面直插十万辽军的中军。
辽军久胜宋朝,一时间没有料到南朝还有如此轻勇之人一时间被杨业杀得溃不成军。最后连辽国的驸马都被杨业击杀,自此之后,杨业一战成名,辽国人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宋朝太宗赵光义业十分重视他,逐步让他负责北方燕云边境的防御事务,而杨业出于对宋太宗的知遇之恩和对中国汉人的归心,始终坚持在一线抗击敌人,这才有了后世杨家将三代抗击辽兵的传说。
宋朝自己掐断了自己的崛起之路
杨家将活跃在宋太宗到宋仁宗时期。他们一直是北方边境的重要防御力量。杨业死后还有他的七个儿子来继承他的事业,在后面因为被朝廷算计,使得杨家七子被辽国和自己人杀掉了六个,大郎替了宋皇死,二郎替了八贤王,三郎马踏肉成泥,四郎流落到番邦,五郎出家当了和尚,六郎常年戍守在边疆,只叹七郎死的苦,芭蕉乱箭穿胸膛。这句话就是当时杨家将最真实的写照,他们一直是忠心的武将,只是被朝廷之中的奸臣一再陷害,偏偏皇帝还不明是非。
杨家七子上杨家将的巅峰时期,但同时也是开始走向衰落时期,其余六子的死散使得杨家将只剩下一个杨延昭来抵挡辽国的进攻。后面杨延昭出了一个儿子叫做杨宗保,他的本领不是很强,所以被辽国人杀了之后才出现以他妻子穆桂英为首的十二寡妇征辽。到杨宗保儿子杨文广这一代的时候是真的不行了,因为备受朝廷打击与重文轻武的迫害,杨家将的天波府都消失在了开封城之中。
宋朝皇帝曾经有个祖制就是要于士大夫共治天下,他们自己都是从五代十国走过来的,自然是明白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道理,所以他们极力遏制武将的发挥,在宋朝有一个奇怪的想象,就是前方将领在打仗的时候,皇帝在后面遥控,飞马传信赖指挥战斗,这种一看就是行不通的,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耽误战机就等于失败。
北宋靖康之变的时候,杨家将就已经看透了朝廷的本质,所以他们不会选择出手相救,当时的人不明白杨家将一直是以忠勇传家,为何到了国家灭亡的时候选择袖手旁观,当时的人很多都不懂,但直到岳飞的横空出世与北伐可以成功却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扼杀,人们才明白,原来赵宋的祖制一点都没有变,无论武将如何努力,不过是皇帝用来向异族求和偷生的筹码罢了。
杨家将从杨业到杨延昭,从杨宗保到杨文广,从开封街头买刀的杨志到随岳飞征战的杨再兴,他们早就看透了这个朝廷,所以家国破灭他们只作是风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出来救国-?宋朝灭亡杨家将去哪里了_1
受评书、戏剧、电影及电视剧等影响,杨家将的声威在普通人眼里那是神威无比的——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爱国者形象,在世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其实,杨家将并不仅仅是传说,历史上真有杨家一门忠烈御敌。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战斗力,北宋灭亡时,这样一支生力军又去哪了呢?
网络配图
杨家将的威名实际上只维持了三代而已,在北宋灭亡前,就已实力不在。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
历史上的杨家将里并没有佘太君,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害死杨业的,应该是王冼,而非潘美。王冼是个小人,以诬陷主帅而起家。可能是由于王冼官职太小,不足以突出杨家,所以在杨家将的传说中潘美很倒霉地摊上了这件事。第一代,就是大名鼎鼎的杨业(演义小说的杨令公)。
杨业是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杨业的父亲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今陕西神木)。后汉被后周所灭,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建立北汉。杨业弱冠即跟随刘崇,年少英武的杨崇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
网络配图
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宋太宗以杨业"老于边事",拜其为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守边的主将忌杨业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潘美、杨业为西路军主将。途中由于曹彬于歧沟关战败,田重进、潘美蔚州战败,导致辽军的优势兵力正面与其决战。耶律斜轸大军来追,杨业主张避其锋芒,但遭到监军王冼的讥讽,并诋毁他怀有二心。杨业身为前朝归降的武将,最忌讳他人猜测。于是不顾前途凶险,毅然要求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并且没有得到支援,最后被包围于陈家谷(今山西宁武),杨业见无人支援,拊膺大恸,全军覆没。其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役中战死,杨业无限悲愤,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
杨业在杨家将中功名最盛,牺牲得也最壮烈。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延昭本名杨延郎,为了避讳,而改名杨延昭。
网络配图
雍熙三年北伐,杨延昭与父兄一起出征,攻击朔州的时候,杨延昭作为前锋进攻,被流矢射穿了手臂,他却更为勇猛的作战。杨业阵亡以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后来有担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在河北的边防前线任职。
杨延昭因为守边的功劳,屡次升迁,景德二年,杨延昭被授予高阳关副都部署。杨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卒于任上,终年五
- 上一篇: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出来救国--宋朝灭亡杨家将去哪里了_5-滨河新区太太乐 电热水器海象200 [2024-05-14]
- 下一篇:北宋面临的外敌-不是被北宋灭亡的是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