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崖山海战-崖山海战假如宋军赢了_1
崖山海战,发生在1279年。是宋朝军队和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结局就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
公元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军攻至崖门,元军浩浩荡荡抵达崖山,对宋军形成三面包围之势。至三月十九日崖山海战结束,大宋朝宣告灭亡。南宋第九位皇帝,只有八岁的赵昺,所乘之船在军队中间。左丞相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小皇帝投海。随行的十多万军民见状相继投海,战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
关于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赵昺,还有两段传说流传至今。
崖山山桔树传说
1278年6月7日,张世杰、陆秀夫等一班文武官员,率十数万军队,带千余船舰,簇拥着8岁的南宋皇帝赵昺和杨太后,浩浩荡荡,从硇洲迁帝驾前往新会崖山,至23日才到达新会崖门。传说6月23日这天,宋帝赵昺正在前往崖山的路上,突然乌云骤起,天降暴雨,所有人的衣服都被大雨淋湿了,帝昺的龙袍也淋湿了。南宋君臣到达崖山才雨过天晴,宫女连忙把赵昺脱下的湿龙袍拿到行宫外面的山桔树上晾晒。不久,龙袍晒干了,宫女收袍时却不见了绣在龙袍上的金龙。宫女慌忙抱着没有龙的龙袍回宫向杨太后禀告。杨太后闻知此事, 悲伤地说:“这是不祥之兆啊!”群臣无不惊异,急令宫女快去寻找金龙的去向。宫女找到晒龙袍的山桔树,拨开树枝,只见每条树干上都缠着一条金龙。宫女又惊又喜,伸手就想把金龙捉回来。谁知手刚触到金龙,金龙立即变成山桔树的花纹,每一条龙都是这样。宫女没办法,只好又回宫禀告杨太后。杨太后低头哭泣,说:“金龙要留在崖山了。你就让它留下吧。”
从此,崖山一带的山桔树,每条树干上都凸显着酷似蟠龙缠绕树干的花纹,有龙头、龙须、龙爪和龙尾。这就是新会崖山的特产——蟠龙山桔。崖山的蟠龙山桔生长成千姿百态,当地人常常挑选有特色的山桔树砍下,剥去树皮,晒干,制成具有天然特色的蟠龙烟斗、蟠龙拐杖等精致的物品。
义鸟殉葬
宋帝昺在崖山时,养有一只白鹇鸟。这只鸟聪明过人,还会说话,一看见帝昺就跳起来,尖声叫道:“吾皇万岁!吾皇万岁!”十分可爱。宋帝昺毕竟是8岁的孩子,非常喜欢它,亲自喂养在行宫中。不久,宋元海战打起来了,南宋小朝廷搬到一艘巨舰上。帝昺也把白鹇带到帝舰。白鹇来到帝舰,寝食不安,两眼盈泪,见到帝昺也不叫“吾皇万岁”了,只是望着他流眼泪。帝昺看见心爱的白鹇流眼泪,很是凄凉。
一天深夜,白鹇突然开声叫道:“奇石千秋!奇石千秋!”声音低沉悲凉。帝昺惊异,心中暗想:哪里的“奇石千秋”?没去理它。可每天夜里,到这个时候白鹇就叫两声“奇石千秋”。白鹇的异常表现,令南宋群臣预感到前途不妙。
宋元两军激战了22天,宋军被元军前后夹攻,又被元军断绝了上岸采柴草和汲淡水的路线,终于兵败如山倒。丞相陆秀夫被迫背负幼帝,走到那块当作缆趸的大石(崖门奇石)上投海殉国。这时白鹇在笼中悲鸣奋跃不止,把鸟笼撞得左右摇晃。白鹇终于摇脱笼钩,与笼一起坠入海中。白鹇为帝赴海殉葬,后人称它为“义鸟”,并在慈元庙左侧建一座白鹇冢以作纪念。清代会城举人萧燧作有白鹇诗赞曰:君子为猿鹤,小人为沙虫。年年精卫志,填海泛西风。
群鸟护帝
赵昺投海殉国后,少帝遗骸却浮出海面。有群鸟伏在尸身上,遮住少帝遗骸,随海水漂流,一直漂到赤湾(今深圳蛇口)。赤湾海边有间天后庙,一天庙主往海边巡视,忽见海面有一具浮尸,上有群鸟遮盖保护。庙主认为此浮尸定是异人的遗骸,便设法将它拖上岸来。浮尸上岸,群鸟飞去,露出一具童尸,身上穿着黄袍,面色红润如生人。庙主知道这是少帝赵昺的遗骸。就在这时,海边天后庙里的一根栋梁突然塌下。庙主与乡绅父老认为此栋梁是天后娘娘送给少帝做棺材用的木料,便用它做成棺材,礼葬少帝于天后庙西边的小
南宋张俊和张浚-?张浚岳飞关系
张浚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民族英雄,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后人。小编在这里还要特别指出一下本文所讲的是“张浚”而不是“张俊”。
“张浚”和“张俊”这两个人都是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将领,因为两个人的人名非常的相近,所以很多人都会将两个人混为一谈,或者说是将二者搞错。许多人曾经发问,为什么“张浚”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和民族英雄却要跪在岳飞庙前呢?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跪在岳飞面前的是“张俊”而不是“张浚”。张俊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后来由主站转为主和,并且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在南宋一朝位高权重,晚年之时坐到了清河郡王的地位,显赫一时。
宋哲宗绍圣四年,张浚出生,为西汉张良、朝开元时期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的后代。四岁的时候,父母双亡,张浚成为孤儿。虽然失去了父母的抚育,但是张浚自幼聪慧,行直视端,不说诳言,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日后会有大作为。
宋徽宗政和八年,张浚科举进士及第,此后开始进入仕途,为南府士曹参军。北宋靖康初年,为太常簿。靖康二年,汴京陷落,宋高宗在南方应天府继位。张浚听说这个消息后,立刻赶往应天府,任枢密院编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
金兵南侵,宋高宗东南逃跑。张浚多次劝说宋高宗“中原是天下的根本,希望修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南宋朝廷当时从统治者到下方官员都是醉生梦死,晏然自得,殊不防备的态度。张浚语言金朝必定还会再犯,力劝宰相黄潜善、汪伯彦励精图治,但二人皆笑张浚过虑。朱胜非被召回后,
建炎三年,金人国政来犯,张浚与朱胜非一同在吴门抗御。朱胜非被召回后,张浚单独留下来,安抚溃败兵马。
建炎四年,张浚提出经营川陕的建议,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任职期间,罢斥奸赃,搜揽豪杰,诸将惕息听命,以此增强军队实力。后来收到金军即将攻东南的消息后,张浚并不后退,整军向敌。与金军对战中有胜有败,后来因为环庆经略使赵哲畏敌先逃,宋军挫败。张浚于是只能退守兴州,上书待罪。宋高宗手诏慰勉,没有追究。
张浚在关陕三年,一直在训练新兵,增强宋军对金实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其中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抗金大将吴玠,在与金朝对战中屡屡获胜,保证了川蜀重地的安全。
绍兴五年,张浚出任右宰相,都督岳飞镇压杨么起义。
绍兴六年,金朝扶植的刘豫武装政权出兵反扑宋朝﹐高宗下令两淮守军南撤。张浚为保长江天险﹐,制止宋军撤退﹐击退刘豫军。
绍兴七年,因为郦琼杀吕祉等,裹胁4万人叛变投向伪齐,张浚引咎辞相。九年复职,后又因反对高宗﹑秦桧与金议和﹐被排挤出朝,任福州知州,福建路安抚大使。
绍兴十一年授张浚检校太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闲差,次年封和国公。不过十六年的时候,因为一力主张抗金得罪主和派秦桧,被罢去检校少傅、节度使、国公官爵,只保留文阶官特进,以提举宫观。
一直到二十五年,秦桧去世张浚才被重新起用,恢复观文殿大学士职衔及和国公爵位,任判洪州。后来又因为上书抗金,而遭到秦桧余党和宋高宗的反对而被贬往永州居住。
三十一年,金军准备再次南犯之时,张浚这位主战派将领才被高宗想起,认为建康府通判。
宋孝宗即位后,为枢密使,隆兴元年,封为魏国公,都督江淮军马渡淮北伐。后又因主和势力的抬头而被罢相逐出政治中心。
到了后期张浚也感觉抗金无望,干脆致仕,改授醴泉观使闲差。隆兴二年,因病去世,追赠保,后加赠太师,谥号“忠献”。<
- 上一篇:南宋赵构简介-南宋端宗赵昰 [2024-11-12]
- 下一篇:南宋向蒙古称臣-元军攻打南宋-清洗申花牌油烟机全过程视频-九原 [2024-11-12]